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浓墨重彩的书法与国画,典雅素净的风景园林设计,记录时代的动画和摄影,前卫大胆的艺术与科技……每年夏天,各大高校的美术专业毕业生总是用丰富多彩的主题,在毕业作品展上向校友师生和社会公众展示着他们的才华。而在河南省安阳市各高校的“毕业展”里,总有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一个“不变的主题”——甲骨文。 近年来,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火热,“文创产品”更是炙手可热,安阳师范学院(以下简称“安阳师院”)和安阳学院等高校美术学院学生纷纷以“甲骨文文创”为毕业设计题目,将年轻生动的创意与古老厚重的甲骨文文化融合,创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精美的文创作品。
如何让千年甲骨文焕发新活力
作为汉字源头与文明基因的甲骨文,在现存4500余字中仍有3000多个“未解之谜”。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,也是汉字的起源——甲骨文的故乡。一直以来,安阳市及周边各个高校的学科建设、课程内容都围绕着甲骨文展开。在安阳师院,甲骨文更是学校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。
“学校丰富的甲骨文研究资源是我们做甲骨文文创最大的优势。”安阳师院美术学院教师王晨雨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无论是文创产品,还是其他以甲骨文为主题的艺术作品,在创作时都必须要保证其学术严谨性。
王晨雨介绍,做甲骨文文创时,美术学院会要求学生首先确定需要用到的甲骨文字,然后根据文献资料考证每一个单独的字,“学校图书馆有丰富的一手‘甲骨片’资料和学术典籍,可以给学生做字形字义上的指导”。
“制作甲骨文文创作品时,学生们另一个强大的‘后盾’是学校的专家老师。”同为安阳师院美术学院教师的秦治宇表示,历史与文博学院的考古学专家、历史学专家,“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”的甲骨文专家都是学生“就近求助”的对象。
据了解,2000年,安阳师院成立“甲骨文信息处理小组”,2004年建设为“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”,2022年通过验收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。该实验室是全球甲骨文数字化研究的核心重镇,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全球甲骨文研究变革。
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表示,当前,甲骨文研究离不开人工智能,AI算法在字形分析、缀合效率、文化创意等领域潜力巨大。